字:    系統(tǒng)將對詩句按該字在句中的位置分類顯示。

共92,分2頁顯示   2 下一頁
先秦
  • 無名氏
  • 用有基。主好論議必善謀。 成相雜辭
戰(zhàn)國楚國
東漢
  • 傅毅
  • 是以論其詩不如聽其聲; 舞賦
  • 張衡
  • 是以論其遷邑易京,則同規(guī)乎殷盤。 東京賦
曹魏
  • 阮籍
  • 察前載之是云兮,何美論之足慕。 首陽山賦
  • 賈岱宗
  • 其頭顱也,不可論以盡; 大狗賦
西梁
  • 蕭察
  • 豈復(fù)論其美惡,且聳干乎前欞。 櫻桃賦
北周
  • 釋慧命
  • 真俗異而體同,凡圣分而道合,承師友之遺訓(xùn),藉經(jīng)論之垂芳。 詳玄賦
  • 猴著鎖而停躁,蛇入筒而改曲,涉曠海以戒舟,曉重幽以慧燭,絕諍論于封想,息是非于妄情,創(chuàng)斂緣于有覺,終寂慮于無生,顯真宗之實相,達世用之虛名。 詳玄賦
隋末唐初
  • 李百藥
  • 以監(jiān)撫之多暇。每講論而肅成。 贊道賦
初唐
  • 徐彥伯
  • 賈誼則洛陽才子。飛雄論以過秦。 登長城賦
中唐
  • 梁肅
  • 風(fēng)力論道。伊咎陳謨。 指佞草賦
  • 許堯佐
  • 且彼鼓鐘于宮。未足論乎異同。 塤篪相須賦
晚唐
北宋
  • 吳淑
  • 申須言之而盡妙,裨灶論之而有馀。 天賦
  • 復(fù)聞青鳥司啟,玄鳥司分,萬物孚甲之際,精華結(jié)紐之辰,可以論爵賞之序,可以流寬大之恩。 春賦
  • 王禹偁
  • 寓言十九,藉外論以同波。 卮言日出賦
  • 范仲淹
  • 至若宗伯執(zhí)事而惟和,司馬論功而無曠。 六官賦
  • 大則論道經(jīng)邦,帝賚之猷允著; 任官惟賢材賦
  • 宋祁
  • 只字論褒,與山龍而并貴; 志在春秋賦
  • 陳襄
  • 兢兢論道,順消長以無差; 三公調(diào)陰陽賦
  • 王回
  • 詆高論曰迂闊兮,喜近己而循跡。 責(zé)難賦
  • 蘇軾
  • 蓋疑言不聽,故確論必行; 明君可與為忠言賦
  • 劉弇
  • 優(yōu)游亮直,來篤論于上聰; 仁人之言其利博賦
  • 崔公度
  • 其憑荒負險之民,擅彌山絡(luò)野之疆,畜奴如兵,占田論鄉(xiāng)。 感山賦
  • 王嚴(yán)
  • 惟周公盛德大業(yè)具見于詩書,而法度文物載在周禮,及其行事之緒馀,往往論辨發(fā)于史傳諸子百家之書。 重修周公廟賦
  • 邢居實
  • 彼世論之糾纏兮,謂白圭為多痹。 南征賦
  • 傅共
  • 請先語子以天塹之關(guān),而次論以君相之造。 南都賦
  • 楊杰
  • 至如論性之淵源,談道之極摯,或曰善惡一而混,或曰禮義皆其偽。 荀揚大醇而小疵賦
  • 是以班固之言,圖事論志居先; 能賦可以為大夫賦
  • 李南仲
  • 瑞牒顯著,又奚論乎真區(qū)之遠,而名岳之危? 羅浮賦
  • 李綱
  • 已而都城積水,奏疏論事,謫官沙陽。 武夷山賦
  • 宜乎品藻之失,而議論之偏。 荔支后賦
  • 魏公獻疏,乃切論而危言; 折檻旌直臣賦
  • 劉子翚
  • 客曰:問一得三,蒙昧?xí)匀唬┣逭撝课?,斯煩歊之可捐者耶。 溽暑賦
  • 王騰
  • 然而論列人材,詳明士類,第言文藻之華掞,不及蜀人之忠義,遂與吳俗,例加抑忌,非特沒其實美,且沮之以橫議。 辨蜀都賦
  • 然則論淺深之時,較久近之序,焉可與蜀同日而語? 辨蜀都賦
南宋
  • 李長民
  • 彼兩漢之雜霸,雖仍于周家之舊墟,三國之鼎峙,雖臨乎一方之都會,較而論之于今日,正猶拳石涓水,欲與五岳四瀆為比儗,所謂談何容易! 廣汴都賦
  • 王十朋
  • 于時天高氣肅,秋色平分,簪蓋良朋,把酒論文,俯仰湖山,懷古傷今,登高賦詩,以寫我心。 蓬萊閣賦
  • 許顗
  • 柳州論之古人,以一字到今不可移易,愿吾仲信兼用六語,而加意于莊屈,當(dāng)與古人并驅(qū)而爭先矣。 跋王仲信慈寧殿賦
  • 王廉清
  • 與其論諸侯,曷若言圣道; 慈寧殿賦
  • 楊萬里
  • 榷而論之,事可知矣。 浯溪賦
  • 薛季宣
  • 時君即能致諸蕓閣蘭臺,坐臥渾圖之下,其所論著,何祇此邪! 書大象賦
  • 樓鑰
  • 慷慨論功,柱鄙漢臣之擊。 擊楫誓清中原賦
共92,分2頁顯示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