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牟汗紇升蓋可汗

相關(guān)人物:共 7 位
共 7 首
閭大肥 朝代:北魏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北魏時柔然族人。
道武帝時率宗族附魏,尚華陽公主,爵期思子。
明元帝即位,為內(nèi)都大官,進爵為侯。
從宜城王奚斤攻武牢。
太武帝復與奚斤討大檀,從討赫連昌,以功授滎陽公。
又以軍功將封王,遇疾卒。
大檀 朝代:南北朝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429 【介紹】: 南北朝時人。
姓郁久閭氏,號牟汗紇升蓋可汗
在位時,蠕蠕勢盛。
與宋、魏、北燕通聘互市,屢擾魏北邊。
魏太武帝時,多次統(tǒng)大軍出擊,皆收效甚微。
神麚二年,太武帝用崔浩計,大舉出擊。
大檀失利,西走,部眾散亡,發(fā)病死。
蠕蠕從此稍衰。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430 【介紹】: 北魏代人。
長孫肥子。
少有父風,道武帝時以善騎射為獵郎。
天賜末,與元磨渾等潛謀奉迎拓拔嗣歸,即位,是為明元帝。
遷散騎常侍,與磨渾等拾遺左右。
以功累遷平南將軍,率眾鎮(zhèn)北境,拒擊柔然,威名甚著。
太武帝即位,封平陽王。
屢敗柔然大檀之入擾,連破赫連昌軍。
卒謚威。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北魏人。
太武帝時為白道守將,柔然大檀來攻,被圍,力屈被俘,抗聲大罵,被殺。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463 【介紹】: 北魏代人。
尉諾子。
明元帝時為大官令。
侍臣受斤亡入柔然,眷追之,擒受斤于柔然大檀之庭,由是以驍烈聞。
太武帝時,從征柔然、赫連昌、吐谷渾諸部,累積戰(zhàn)功,封漁陽公。
歷鎮(zhèn)四蕃,威名并著。
文成帝時,為侍中、太尉,進爵為王。
以元老,賜杖履上殿。
閭豆 朝代:北魏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北魏時人,柔然主大檀之親屬。
后賜名莊。
聞毗子。
孝文帝太和中為定戶籍大使,官至七兵尚書。

人物簡介

鸞尋頂受。
所赍仙方并火焚之。
自行化他流靡弘廣。
魏主重之號為神鸞焉。
下敕令住并州大寺。
晚復移住汾州北山石壁玄中寺。
時往介山之陰。
聚徒蒸業(yè)。
今號鸞公巖是也。
以魏興和四年。
因疾卒于平遙山寺。
春秋六十有七。
臨至終日。
幡花幢蓋高映院宇。
香氣??勃音聲繁鬧。
預(yù)登寺者并同矚之。
以事上聞。
敕乃葬于汾西泰陵文谷。
營建?塔并為立碑。
今并存焉。
然鸞神宇高遠機變無方。
言晤不思動與事會。
調(diào)心練氣對病識緣。
名滿魏都。
用為方軌。
因出調(diào)氣論。
又著作王邵。
隨文注之。
又撰禮凈土十二偈。
續(xù)龍樹偈后。
又撰安樂集兩卷等。
廣流于世。
仍自號為有魏玄簡大士云。
高僧摘要·品高僧摘要卷三
雁門人。
家近五臺山。
神跡靈怪。
時未志學。
便往尋焉。
備覿遺蹤。
心神歡悅。
便即出家。
讀大乘經(jīng)。
恨其詞義深密。
難以開悟。
因而注解。
文言過半。
便感氣疾。
停筆醫(yī)療。
行至汾州。
秦陵故墟。
入城東門。
上望青霄。
忽見天門洞開。
六欲階位。
上下重復。
歷然齊睹。
由斯疾愈。
前作尅眼。
方崇佛教。
承江南陶隱居者。
方術(shù)所歸。
廣博弘贍。
海內(nèi)宗重。
遂往從之。
既達梁朝。
時大通中。
通名云北國番僧曇鸞奉謁。
時所司疑為細作。
推勘無有異詞。
以事奏聞。
帝曰斯非覘國者。
可引入重云殿。
仍從千迷道。
帝先于殿隅。
卻坐繩床。
衣以袈裟。
覆以納帽。
鸞至殿前。
顧望無承對者。
見有施張高座。
上安幾拂。
正在殿中。
傍無馀座。
徑往升之。
豎佛性義。
三命帝曰。
大檀越。
佛性義深。
略已標敘。
有疑賜問。
帝卻納帽。
便以數(shù)關(guān)往復。
因曰今日向晚。
明須相見。
鸞從座下仍前直出。
詰曲重沓。
二十馀門。
一無錯誤。
帝極嘆訝。
曰此千迷道。
從來舊時往還疑阻。
如何一度。
遂乃無迷。
明旦引入太極殿。
帝降階禮接。
問所由來。
鸞曰。
欲學佛法。
恨年命促減。
故來遠造陶隱居。
求諸仙術(shù)。
帝曰此傲世遁隱者。
比屢徵不就。
任往造之。
鸞尋致書通問。
及屆山所。
接對欣然。
便以仙方十卷。
用酬遠意。
還至浙江。
有鮑郎子神者。
一鼓涌浪。
七日便止。
正值波初。
無由得渡。
鸞便往廟所。
以情祈告。
必如所請。
當為起廟。
須臾神即見形。
告鸞曰。
若欲渡者。
明旦當?shù)谩?div id="euantzf" class='inline' id='people_9474_3_99_comment'>
愿不食言。
及至明晨。
濤猶鼓怒。
才入船里。
帖然安靜。
依期達帝。
具述由緣。
有敕為江神。
更起靈廟。
因即辭還魏境。
欲往名山。
依方修治。
行至洛下。
逢中國三藏菩提留支。
鸞往啟曰。
佛法中。
頗有長生不死法。
勝此土仙經(jīng)者乎。
留支唾地曰。
是何言歟。
非相比也。
此方何處有長生不死法。
縱得長年。
少時不死。
終更輪回三有耳。
即以觀經(jīng)授之曰。
此大仙方。
依之修行。
當?shù)媒饷撋酪病?div id="hnlhxda" class='inline' id='people_9474_3_128_comment'>
鸞尋頂受。
所赍仙方。
并火燒之。
自行化他郡。
流靡弘廣。
魏主重之。
號神鸞。
興和四年。
因疾。
卒于平遙山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