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538,分48頁顯示 上一頁 1 2 3 4 5 7 8 9 10 下一頁 宋(續(xù)上) 寇準(zhǔn) 962 - 1023 一首崔敦詩 1139 - 1182 一首 張侃 一首 張夫人 一首 張孝祥 1132 - 1170 一首 張堯同 二首 張嵲 1096 - 1148 一首 張繼先 一首 張耒 1054 - 1114 一首 張镃 1153 - ? 三首 張闡 1091 - 1164 一首 徐僑 1160 - 1237 一首 徐兢 1091 - 1153 一首 徐木潤 一首 徐璣 1162 - 1214 一首 徐瑞 1255 - 1325 一首 徐積 1028 - 1103 二首 文同 1018 - 1079 一首 文天祥 1236 - 1283 一首 方回 1227 - 1307 六首 方岳 1199 - 1262 一首 晁公溯 一首 | 夙駕巡邊徼,歸程隔亂山。 長安花木麗,春苑待君還。 清曉開魚鑰,紅云縹緲間。 催裁恤刑詔,傳放謝衣班。 吾州風(fēng)物好,惟是欠青山。 忽有洞庭色,來從一笑間。 世事春風(fēng)轉(zhuǎn),榮枯一夢間。 繡衣人不見,孤冢舊家山。 ① 原注:刻在天柱山石崖之巔,后刻玉京叟張?zhí)摼福纸詮揭欢摺?/div> 白云閑似我,我似白云閑。 二物俱無心,逍遙天地間⑴。 ⑴ 清陸心源《宋詩紀(jì)事補遺》卷九五引《興地紀(jì)勝》 按:遍檢今本《輿地紀(jì)勝》,無此詩,俟考。 ① 原校:蘇軾集作自昔懷真賞 ② 原校:蘇軾集王氏注本作在,施氏注本作是 人生孰非夢,夢里見廬山。 若了元無夢,何曾有往還。 下瞰東鄰寺,鐘聲殷兩山。 貪吟嘗忍冷,薄夜不知還。 掩抱復(fù)回環(huán),亭居紫翠間。 思量天下物,誰更好如山。 疑駕洞庭帆,累累看繞山。 花時芳氣潔,伯仲素馨間。 不識劉公字,今方睹一斑。 筆兼歐蔡體,品在上中間(清卞永譽《式古堂書畫匯考》卷九)。 亦有靈壽杖,可登浮光山。 圣朝須舊德,玉筍虛清班。 袍絮無堪換,柴錢久未還。 有人來問字,賒酒醉花間。 雷風(fēng)火澤水,獨艮不言山。 朔易指方位,萬形消息間⑴。 ⑴ 自注:《易》卦所言不同。文王《易》以六子為用,動橈燥說,潤言氣也。艮不言山,而言終始,指其方位而言也。物有終,復(fù)有始,藏于坎方,終于艮位。而始則又起乎此,然后于震而出焉。形氣道理,各有所為而言。 始屯終未濟,世故信多艱。 維坎剛中吉,周旋險難間。 湖上山如畫,何人解見山。 此心無一事,盡日捲簾間。 茗碗漱藜莧,詩腸許堅頑。 是間可無我,不可無此山。 誰將巾瓶來,置此幾席間。 不可喚木??,試往問溈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