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3,分3頁顯示 上一頁 1 3 下一頁 明(續(xù)上) 朱誠泳 1458 - 1498 二首李孫宸 1576 - 1635 二首 江源 1438 - ? 二首 沈瓚 1558 - 1612 一首 溫純 1539 - 1607 一首 王夫之 1619 - 1692 一首 王禹聲 一首 申欽 1566 - 1628 三首 胡應(yīng)麟 1551 - 1602 一首 許贊 1473 - 1548 一首 郭之奇 1607 - 1662 四首 陳薦夫 一首 黎景義 1603 - 1662 一首 黎遂球 1602 - 1646 一首 清 沈德潛 1673 - 1769 二首曹炯 一首 李裕元 1814 - 1888 一首 梁佩蘭 1632 - 1705 一首 錢澄之 1612 - 1693 一首 陳維崧 1631 - 1688 二首 魏裔介 1616 - 1686 一首 | 自君之出矣,群芳誰共擷。 思君如轆轤,宛轉(zhuǎn)長不絕。 二更宵拆鳴,戎氈霜色結(jié)。 幸無羽書急,今宵免荒閱。 三更月欲低,朔風(fēng)吼如裂。 何處深閨婦,念此腸欲絕。 河水上應(yīng)天漢,維天有漢,監(jiān)亦有光。今所見天漢之光,如霜華雪影,乍沉乍浮,皆氣也,非水也。予考河源出昆崙之墟,昆崙縱廣萬里,高萬一千里,去嵩山五萬里,青白赤黑四河環(huán)其墟。其白者,出其東北角,屈向東南,流為中國河。然則天漢之間氣皆白,白河之氣也。白氣鱗鱗,或堆或皴。蓋河百里一小曲,千里一大曲,其象則然也。鱗鱗白氣,于天有二。蓋河發(fā)源入中國,至規(guī)期山,分為兩原,一出蔥嶺,一出于闐。及東注蒲菖,南至積石。由龍門抵鉅鹿,而入于海?;蚝蠟橐?,或分為九。然勢漸卑,則無以上達。故人之所見于天者,獨有二也。若夫常時任顯晦,秋至最分明?;蛟唬呵镏畾獍祝誓苷侔缀又畾庀?,以時徵物,以類應(yīng)誠。然吾未見青河之徵于春,應(yīng)于春;赤河之徵于夏,應(yīng)于夏;黑河之徵于冬,應(yīng)于冬也。然而,是三河者不見于中國,吾安知外國所見之天漢,不有所為青赤黑者乎?又安知外國之所見為青赤黑者,不或見于春夏冬乎?裨瀛之外,埏垓之表,茫茫元氣,誰見其終?群立之大仰,末繇而窮。太始之流萌,亦何繇而測乎?不可測,故置而不論。論其秋夜之最分明者,作《天漢篇》。 天河皎皎流清澈,白云片片橫霄闑。 是云非云動遠華,以色為空空似涅。 空天漻泬自高浮,挹斗揚箕時并揭。 玉龍開影乍雙垂,帝子臨津初罷轍。 虛勞鵲羽漫多填,頗怪機絲堪近綴。 九野平分二氣繩,如斷復(fù)聯(lián)疑肪截。 千年幾見問津人,萬里空思玄圃穴。 玄圃之山百泓飛,匯而為海四河別。 惟有白河向東南,天波亦使中原潔。 憑茲潔意俟三秋,秋天返照光如雪。 河源自此不須窮,耳目之前星宿列。 幽含明吐已昭昭,上下同流那可竭。 ① 光武乙酉即位,三十三年。明帝,十八年。章帝,十三年。和帝,十七年。殤帝,一年。安帝,十九年。順帝,十九年。沖帝,一年。質(zhì)帝,一年?;傅?,二十一年。靈帝,二十二年。獻帝,三十一年。魏篡立。合一百九十六年。昭烈辛丑帝蜀,三年。后主,四十年,癸未降晉。合四十三年。自高祖庚子至后主癸未,共四百六十四年 東都之業(yè),炳炳麟麟,中興媲美夏康,漢光其揆一也。明帝率由建武永平之政,可謂丕承,然弘人之度未優(yōu),論者傷其察察。章帝長者,事從寬厚,而開釁外戚;腐鼠孤雛,未能輒棄;貫天達地,長此曷窮?和帝幼沖克殲,大憝而大長,秋論議政,事勾盾令,為鄛鄉(xiāng)侯,十常侍之厲階,實梯于此。殤帝既殤,太后持權(quán),而災(zāi)變迭形,非女主當(dāng)陽之戒歟?及建光親政,隆恩乳幸,夕陽鴆尉,濟陰廢儲,且復(fù)薄藝文,罷講習(xí),以至學(xué)舍頹敝,鞠為園蔬。安帝之安,安于釀亂耳。北鄉(xiāng)殞命,故太子復(fù)歸德陽,十九侯亦群居禁籞矣。雖能葬楊震,赦虞詡,登進瓊固,分任喬舉;然心腹未安,豺狼當(dāng)?shù)馈m樀壑?,順其故轍也。沖夭質(zhì)弒蠡,吾既立,不能顯誅跋扈,而使功出五侯,竟至大奸伺隙海內(nèi),人譽禍成黨錮,人之云亡,三異并時,三空為厄矣。靈帝父母刀馀,草菅人士。蛇見雞化,未聞消復(fù)之方;黑氣青虹,卒標(biāo)黃巾之幟。亡漢者桓、靈,靈蓋甚于桓焉。外兵既入,天子蒙塵。故曰:西漢之亡,亡于外戚;東都之滅,滅于內(nèi)閹。然而戚與閹,亦迭為消長也。獻生不辰,終我四百。既而左將軍桓,桓杖鉞立鼎三分,洎夫五丈星落,陰平無人;安樂之主,安其危而樂其亡。天實為之,謂之何哉! 乃知帝王自有別,東都真主一言決。 明章相繼剛?cè)峤e,永平建初誰敢埒。 鄛鄉(xiāng)論政政乃褻,孝和委轡赤精竭。 安帝之安安嬖媟,順帝胡然順彼轍。 天亦不假諸沖哲,沖帝如殤同短折。 跋扈將軍誰敢說,伏尸太尉空嗚咽。 眾口雖鉗超臂齧,弒質(zhì)迎桓徒自滅。 桓靈比德閹人悅,五侯十侍深蟠結(jié)。 海內(nèi)人豪空齒切,黨禍既成炎緒爇。 外兵已至諸熏絕,山陽出舍金刀缺。 武擔(dān)初向西川截,哭廟終流北地血。 兩漢誰傾傾二孽,解酲以酒焉能雪。 我有長生訣,總歸方寸穴。 我有不死方,下士聞且咥。 飄緲月宮仙,當(dāng)年曾盜竊。 虛府聚寒輝,丹華散遠冽。 無明火自銷,不夜光難滅。 此象落人間,頗斷紅塵熱。 冰心在玉壺,始聞?wù)姘籽?div class="7ky7cxh" id='poem_sentence_6_656669_comment'> 風(fēng)輕云散時,鳥弄花開節(jié)。 秋水似神清,春山供意悅。 玄芽秀玉房,金粟垂丹閱。 豈煩爻卦添,漫許刀圭設(shè)。 我聞至要言,如聽廣成說。 蟾杵藥初團,寒爐灰乍揭。 能使月珠成,未妨天寶泄。 大道本無方,大成反如缺。 古人其備乎,今人將更竊。 以方為道術(shù),道為天下裂。 立異由墨禽,誇多惠施說。 尹宋求心白,田慎將性絕。 函關(guān)獲五千,漆吏鼓長舌。 六方分十子,孰與猶龍埒。 古之博大宗,三寶持真訣。 墨者治其慈,苦身腸倍熱。 巨子雖獨能,使人憂不悅。 華山亦儉師,饑餒空敝蹩。 彭蒙守弗先,然且是非滅。 三者皆非道,亦自有優(yōu)劣。 況復(fù)五車人,一蚊依道吷。 尺捶并連環(huán),徒供辨士折。 茍非齊物言,誰解百家結(jié)。 始知道德初,時向有無綴。 一哉天人心,同驅(qū)至神轍。 圣人及君子,五號誰分設(shè)。 能使六方同,豈令六經(jīng)別。 只宜花下嬉,詎忍花前別。 蓮薏入櫻唇,苦心徒自咽。 五更曙色昽,村閭燈火滅。 元戎欲升壇,城頭角聲裂。 累累清涕,被面雨雪。 手拗馬鞭,手中出血。 寶襪同心結(jié),采桑春時節(jié)。 行提白玉籠,與手都無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