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鴳
逍遙飲啄
雀委蓬蒿
斥鴳蓬蒿
蜩鴳蓬蒿
蓬蒿燕雀
草間尺鴳
尺鴳樂
《莊子集釋》卷一上〈內篇·逍遙游〉~2~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鵀轼B,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鳥也,海運則將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齊諧者,志怪者也。諧之言曰:「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挂榜R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則芥為之舟;置杯焉則膠,水淺而舟大也。風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故九萬里,則風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風;背負青天而莫之夭閼者,而后乃今將圖南。蜩與學鳩笑之曰:「我決起而飛,搶榆枋,時則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適莽蒼者,三餐而反,腹猶果然;適百里者,宿舂糧;適千里者,三月聚糧。之二蟲又何知!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靈者,以五百歲為春,五百歲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而彭祖乃今以久特聞,眾人匹之,不亦悲乎!湯之問棘也是已。窮發(fā)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魚焉,其廣數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為鯤。有鳥焉,其名為鵬,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云,摶扶搖羊角而上者九萬里,絕云氣,負青天,然后圖南,且適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適也?我騰躍而上,不過數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間,此亦飛之至也。而彼且奚適也?」此小大之辯也。
例句
安能與斥鴳,決起但槍榆。
笑看斥鴳飛翔去,樂處蓬萊便有春。
矜誇遭斥鴳,光彩困飛螢。
自謂能生千里翼,黃昏依舊委蓬蒿。
??鴳敢辭棲短棘,鳳凰猶解怯高羅。
逍遙飲啄安涯分,何假扶搖九萬為。
典故八千歲
八千春
八千椿
春難老
漆園椿
椿同
松椿壽
春齡
祝椿算
椿菌年
春算
椿不爭年
椿姿
說椿
莊木八千年
椿樹
冥靈墓
壽木大椿
燕山訓
相關人物莊子
《莊子集釋》卷一上〈內篇·逍遙游〉~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靈者,以五百歲為春,五百歲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而彭祖乃今以久特聞,眾人匹之,不亦悲乎!唐·成玄英疏:「朝菌者,謂天時滯雨,于糞堆之上熱蒸而生,陰濕則生,見日便死,亦謂之大芝,生于朝而死于暮,故曰朝菌。月終謂之晦,月旦謂之朔;假令逢陰,數日便萎,終不涉三旬,故不知晦朔也。蟪蛄,夏蟬也。生于麥梗,亦謂之麥節(jié),夏生秋死,故不知春秋也。菌則朝生暮死,蟬則夏長秋殂,斯言齡命短促,故謂之小年也。」「冥靈大椿,并木名也,以葉生為春,以葉落為秋。冥靈生于楚之南,以二千歲為一年也。而言上古者,伏犧時也。大椿之木長于上古,以三萬二千歲為一年也。冥靈五百歲而花生,大椿八千歲而葉落,并以春秋賒永,故謂之大年也。」
簡釋
椿齡:喻長壽。唐吳筠《步虛詞》其七:“綿綿慶不極,誰謂椿齡多?!?/p>
例句
既許焚香為弟子,愿教年紀共椿同。
莫將凡圣比云泥,椿菌之年本不齊。
徒以菌蟪姿,緬攀修真訣。
但求椿壽永,莫慮杞天崩。
月里昔曾分兔藥,人間今喜得椿年。
錦衣玉食將何報,更俟莊椿一舉頭。
今朝獻壽將何比,愿似莊椿一萬尋。
帝力言何有,椿年喜漸長。
能齊大椿長,不與小山同。
典故 千金市駿
千金骨
市駿骨
收駿骨
駿骨千金
燕臺駿
燕王市駿
筑臺市駿
貴駿骨
買骨金臺
千金何足惜
售骨
燕王買駿
燕市駿骨
燕市死骨
昭王買駿
白骨千金
郭隗無駿
捐金買骨
市白骨
死骨擲燕隗
燕馬換金
燕昭憐馬
燕昭求駿
相關人物燕昭王
郭隗
《戰(zhàn)國策》卷二十九〈燕策一·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064~
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卑身厚幣,以招賢者,欲將以報讎。故往見郭隗先生曰:「齊因孤國之亂,而襲破燕。孤極知燕小力少,不足以報。然得賢士與共國,以雪先王之丑,孤之愿也。敢問以國報讎者柰何?」……昭王曰:「寡人將誰朝而可?」郭隗先生曰:「臣聞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請求之?!痪仓H碌们Ю锺R,馬已死,買其首五百金,反以報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馬,安事死馬而捐五百金?』涓人對曰:『死馬且買之五百金,況生馬乎?天下必以王為能市馬,馬今至矣?!挥谑遣荒芷谀?,千里之馬至者三。今王誠欲致士,先從隗始;隗且見事,況賢于隗者乎?豈遠千里哉?」于是昭王為隗筑宮而師之。樂毅自魏往,鄒衍自齊往,劇辛自趙往,士爭湊燕。
例句
駿骨黃金買,英髦絳帳延。
燕昭不是空憐馬,支遁何妨亦愛鷹。
君王倘若不見遺,白骨黃金猶可市。
郭隗慚無駿,馮諼愧有魚。
知君市駿馬,不是學燕王。
買骨須求騏驥骨,愛毛宜采鳳皇毛。
燕昭寤寐常求駿,郭隗尋思未是賢。
燕中有馬如龍行,不換黃金無駿名。
攬?zhí)辄S金臺,呼天哭昭王。無人貴駿骨,騄耳空騰驤。
堆金買駿骨,將送楚襄王。
有能市駿骨,莫恨少龍媒。
燕王買駿骨,渭老得熊羆。
難逢王濟知音癖,欲就燕昭買駿名。
當時若遇燕昭王,肯把千金買枯骨。
始知物妙皆可憐,燕昭市駿豈徒然。
典故吐長虹
白虹貫
日貫虹
貫日長虹
精貫白虹
燕丹客
長劍彩
無氣成長虹
相關人物荊軻
燕丹
《漢書》卷五十一《鄒陽傳》
「鄒陽于獄中上書曰:『昔者荊軻慕燕丹之義,白虹貫日,太子畏之。』」東漢·應劭注:「燕太子丹質于秦,始皇遇之無禮,丹亡去,故厚養(yǎng)荊軻,令西刺秦王。精誠感天,白虹為之貫日也?!?/span>
簡釋
燕丹客:喻勇士。唐駱賓王《送鄭少府人遼共賦快客運從戎》:“不學燕丹客,空歌易水寒?!?/p>
例句
太白夜食昴,長虹日中貫。
羞道易水寒,從令日貫虹。
獨留長劍彩,終負昔賢心。
壯志凌蒼兕,精誠貫白虹。
典故 易水蕭蕭
壯士悲歌
擊筑長歌
寒風易水
壯士沖冠發(fā)
易水別
送客白衣冠
燕歌易酒
衣冠此日霜
長號易水
壯氣驚寒水
白祫易水
荊軻悲歌
易水離魂
易水離人
相關人物聶政
荊軻
燕丹
《史記》卷八十六〈刺客列傳·荊軻〉~2534~
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之上,既祖,取道,高漸離擊筑,荊軻和而歌,為變徵之聲,士皆垂淚涕泣。又前而為歌曰:「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復為羽聲伉慨,士皆瞋目,發(fā)盡上指冠。于是荊軻就車而去,終已不顧。
簡釋
燕丹客:喻勇士。唐駱賓王《送鄭少府人遼共賦快客運從戎》:“不學燕丹客,空歌易水寒?!?/p>
例句
須知易水歌,至死無悔吝。
擊筑飲美酒,劍歌易水湄。
恥作易水別,臨岐淚滂沱。
武安有振瓦,易水無寒歌。
羞道易水寒,從令日貫虹。
歌酣易水動,鼓震叢臺傾。
荊卿一去后,壯士多摧殘。長號易水上,為我揚波瀾。
擊筑向北燕,燕歌易水濱。
舊說涇關險,猶聞易水寒。
如何易水上,未歌先淚垂。
溫輝凌愛日,壯氣驚寒水。
白雪梁山曲,寒風易水歌。
客似秦川上,歌疑易水濱。
徒歌易水客,空老渭川人。
不學燕丹客,空歌易水寒。
心知報恩處,對酒歌易水。
燕歌易水怨,劍舞蛟龍腥。
翻嫌易水上,細碎動離魂。
舊題晉·葛洪《西京雜記》卷四
元后在家,嘗有白燕銜白石,大如卵,墮后績筐中。后取之,石自剖為二,其中有文曰『母天地』。后乃合之,遂復還合,乃寶祿焉。后為皇后,常并置璽笥中,謂為天璽也。
舊題南朝梁·任昉《述異記》卷下
漢武帝元鼎元年,起招靈閣,有一神女,留一玉釵與帝,帝以賜趙婕妤。至昭帝元鳳中,宮人見此釵,光瑩甚異,共謀欲碎之。明視釵匣,唯見白燕,直升天去。后宮人常作玉釵,因名玉燕釵。
例句
當時白燕無尋處,今日云鬟見玉釵。
泉下雙龍無再期,金蠶玉燕空銷化。
未信金蠶老,先驚玉燕空。
典故 封侯相
燕頷封侯
班筆擲
班超束書
擲筆
安能守筆硯
定遠見棄
相關人物班超
《后漢書》卷四十七〈班梁列傳·班超〉~57~
班超字仲升,扶風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為人有大志,不修細節(jié)。然內孝謹,居家常執(zhí)勤苦,不恥勞辱。有口辯,而涉獵書傳。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詣校書郎,超與母隨至洛陽。家貧,常為官傭書以供養(yǎng)。久勞苦,嘗輟業(yè)投筆嘆曰:「大丈夫無它志略,猶當效傅介子、張騫立功異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筆研閒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壯士志哉!」其后行詣相者,曰:「祭酒,布衣諸生耳,[四]而當封侯萬里之外?!钩瑔柶錉?。相者指曰:「生燕頷虎頸,飛而食肉,此萬里侯相也?!咕弥?,顯宗問固「卿弟安在」,固對「為官寫書,受直以養(yǎng)老母」。帝乃除超為蘭臺令史,后坐事免官。
簡釋
投筆:指棄文就武。唐魏征《述懷》:“中原初逐鹿,投筆事戎軒。”
例句
班筆行看擲,黃陂莫漫澄。
赴敵甘負戈,論兵勇投筆。
朅來投筆硯,長揖謝親族。
年少不應辭苦節(jié),諸生若遇亦封侯。
擲筆不作尉,戎衣從嫖姚。
封侯應不遠,燕頷豈徒然。
丈夫三十未富貴,安能終日守筆硯。
看取不成投筆后,謝安功業(yè)復何如。
一朝棄筆硯,十年操矛戟。
昔聞班家子,筆硯忽然投。
投筆尊前起,橫戈馬上辭。
龍泉恩已著,燕頷相終成。
嘗矜有奇骨,必是封侯相。
昔去驚投筆,今來分掛冠。
封侯萬里者,燕頷乃徒勞。
男兒生世間,及壯當封侯。
垂淚方投筆,傷時即據鞍。
將軍欲定遠,見棄不應賒。
武人榮燕頷,志士戀漁竿。
壯懷空擲班超筆,久客誰憐季子裘。
何言投筆去,終作勒銘回。
多君有奇略,投筆佐元戎。
雖投定遠筆,未坐將軍樹。
燕頷多奇相,狼頭敢犯邊。
少小雖非投筆吏,論功還欲請長纓。
因君指似封侯骨,漸擬回頭別醉鄉(xiāng)。
莫向尊前更惆悵,古來投筆盡封侯。
此去知投筆,須求利劍磨。
終童之死誰繼出,燕頷儒生今俊逸。
雁門太守能愛賢,麟閣書生亦投筆。
一朝愿投筆,世難激中腸。
不有封侯相,徒負幽并客。
封侯萬里外,未肯后班超。
懷鉛慚后進,投筆愿前驅。
龍庭但苦戰(zhàn),燕頷會封侯。
投筆懷班業(yè),臨戎想顧勛。
曳裾誠已矣,投筆尚凄然。
中原初逐鹿,投筆事戎軒。
蘇武執(zhí)節(jié)歸,班超束書起。
燕頷已知飛食肉,龍門猶自退為魚。
典故 斷釵
寶釵分
臂釵
玉釵分
釵分一股
釵燕分
破釵
《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梁詩》卷十三〈陸罩·閨怨詩〉~777~
自憐斷帶日,偏恨分釵時。留步惜馀影,含意結愁眉。徒知今異昔,空使怨成思。欲以別離思,獨向蘼蕪悲。
典故 田單火牛
縱火牛
燧牛尾
火牛兵
火牛突出
即墨功
即墨降城
即墨龍文
愧田車
燕陣橫功
相關人物田單
《史記》卷八十二〈田單列傳〉~2453~
田單者,齊諸田疏屬也。湣王時,單為臨菑市掾,不見知。及燕使樂毅伐破齊,齊湣王出奔,已而保莒城。燕師長驅平齊,而田單走安平,令其宗人盡斷其車軸末而傅鐵籠。已而燕軍攻安平,城壞,齊人走,爭涂,以?折車敗,為燕所虜,唯田單宗人以鐵籠故得脫,東保即墨。燕既盡降齊城,唯獨莒、即墨不下。燕軍聞齊王在莒,并兵攻之。淖齒既殺湣王于莒,因堅守,距燕軍,數年不下。燕引兵東圍即墨,即墨大夫出與戰(zhàn),敗死。城中相與推田單,曰:「安平之戰(zhàn),田單宗人以鐵籠得全,習兵?!沽⒁詾閷④?,以即墨距燕。頃之,燕昭王卒,惠王立,與樂毅有隙。田單聞之,乃縱反閒于燕,宣言曰:「齊王已死,城之不拔者二耳。樂毅畏誅而不敢歸,以伐齊為名,實欲連兵南面而王齊。齊人未附,故且緩攻即墨以待其事。齊人所懼,唯恐他將之來,即墨殘矣?!寡嗤跻詾槿?,使騎劫代樂毅。樂毅因歸趙,燕人士卒忿。而田單乃令城中人食必祭其先祖于庭,飛鳥悉翔舞城中下食。燕人怪之。田單因宣言曰:「神來下教我?!鼓肆畛侵腥嗽唬骸府斢猩袢藶槲?guī)煛!褂幸蛔湓唬骸赋伎梢詾閹熀??」因反走。田單乃起,引還,東鄉(xiāng)坐,師事之。卒曰:「臣欺君,誠無能也。」田單曰:「子勿言也!」因師之。每出約束,必稱神師。乃宣言曰:「吾唯懼燕軍之劓所得齊卒,置之前行,與我戰(zhàn),即墨敗矣。」燕人聞之,如其言。城中人見齊諸降者盡劓,皆怒,堅守,唯恐見得。單又縱反閒曰:「吾懼燕人掘吾城外冢墓,僇先人,可為寒心?!寡嘬姳M掘壟墓,燒死人。即墨人從城上望見,皆涕泣,俱欲出戰(zhàn),怒自十倍。田單知士卒之可用,乃身操版插,與士卒分功,妻妾編于行伍之閒,盡散飲食饗士。令甲卒皆伏,使老弱女子乘城,遣使約降于燕,燕軍皆呼萬歲。田單又收民金,得千溢,令即墨富豪遺燕將,曰:「即墨即降,愿無虜掠吾族家妻妾,令安堵?!寡鄬⒋笙?,許之。燕軍由此益懈。田單乃收城中得千馀牛,為絳繒衣,畫以五彩龍文,束兵刃于其角,而灌脂束葦于尾,燒其端。鑿城數十穴,夜縱牛,壯士五千人隨其后。牛尾熱,怒而奔燕軍,燕軍夜大驚。牛尾炬火光明炫耀,燕軍視之皆龍文,所觸盡死傷。五千人因銜枚擊之,而城中鼓噪從之,老弱皆擊銅器為聲,聲動天地。燕軍大駭,敗走。齊人遂夷殺其將騎劫。燕軍擾亂奔走,齊人追亡逐北,所過城邑皆畔燕而歸田單,兵日益多,乘勝,燕日敗亡,卒至河上,而齊七十馀城皆復為齊。乃迎襄王于莒,入臨菑而聽政。
例句
吳師驚燧象,燕將警奔牛。
齊歌初入相,燕陣早橫功。
即墨龍文光照曜,常山蛇陣勢縱橫。
不料邯鄲虱,俄成即墨牛。
擊革摐金燧牛尾,犬羊兵敗如山死。
典故 如椽大筆
如椽健筆
筆如修椽
如喙筆
相關人物王珣
《晉書》卷六十五〈王導列傳·王珣〉~756~
時帝雅好典籍,珣與殷仲堪、徐邈、王恭、郗恢等并以才學文章見昵于帝。及王國寶自媚于會稽王道子,而與珣等不協,帝慮晏駕后怨隙必生,故出恭、恢為方伯,而委珣端右。珣夢人以大筆如椽與之,既覺,語人云:「此當有大手筆事。」俄而帝崩,哀冊謚議,皆珣所草。
《陳書》卷二十六〈徐陵列傳〉~334~
陵器局深遠,容止可觀,性又清簡,無所營樹,祿俸與親族共之。太建中,食建昌邑,邑戶送米至于水次,陵親戚有貧匱者,皆令取之,數日便盡,陵家尋致乏絕。府僚怪而問其故。陵云:「我有車牛衣裳可賣,馀家有可賣不?」其周給如此。少而崇信釋教,經論多所精解。后主在東宮,令陵講大品經,義學名僧,自遠云集,每講筵商較,四座莫能與抗。目有青睛,時人以為聰惠之相也。自有陳創(chuàng)業(yè),文檄軍書及禪授詔策,皆陵所制,而九錫尤美。為一代文宗,亦不以此矜物,未嘗詆訶作者。其于后進之徒,接引無倦。世祖、高宗之世,國家有大手筆,皆陵草之。其文頗變舊體,緝裁巧密,多有新意。每一文出手,好事者已傳寫成誦,遂被之華夷,家藏其本。后逢喪亂,多散失,存者三十卷。有四子:儉,份,儀,僔。
《新唐書》卷一百二十五〈蘇颋〉~4402~
颋性廉儉,奉稟悉推散諸弟親族,儲無長貲。自景龍后,與張說以文章顯,稱望略等,故時號「燕許大手筆」。帝愛其文,曰:「卿所為詔令,別錄副本,署臣某撰,朕當留中?!购笏鞛楣适?。其后李德裕著論曰「近世詔誥,惟颋敘事外自為文章」云。
簡釋
椽筆:喻名家作品或寫作才能極高。宋蘇軾《三月廿三恭聞皇太后升遐》之一:“月落風悲天雨泣,誰將椽筆寫光塵?”
例句
古者世稱大手筆,此事不系于職司。
世掌綸言傳大筆,官分鴻序壓霜臺。
典故 因風去
舞臺風
舞罷隨風去
相關人物劉驁(漢成帝)
趙飛燕
《太平廣記》卷二百三十六〈奢侈一·沙棠舟〉~80~
漢成帝常以三秋暇日,與飛燕游戲太液池。以沙棠為舟,貴其不沉也。以云母飾于鹢首,一名云舟。又刻大桐木為虬龍,雕飾如真象,以夾云舟而行,以紫文桂為柂枻。每觀云棹水,玩擷菱渠,則憂輕蕩以驚飛燕。命佽飛之士,乃以金鎖纜云舟,使佽飛于水底引之。值輕風時至,飛燕殆以風飄搖,隨風入水。帝以翠纓結飛燕之裾,游倦乃返。飛燕后漸見疏,常怨恚曰:「以妾微,何時復預纓裾之游,漾云舟于波上耶?!沟蹫橹畱撊弧=褚撼刂猩杏谐傻郾茱L臺、飛燕結裾處。
《拾遺記》卷六
帝常以三秋閑日,與飛燕戲于太液池……每輕風時至,飛燕殆欲隨風入水。帝以翠纓結飛燕之裙,游倦乃返。飛燕后漸見疏,常怨曰:「妾微賤,何復得預纓裙之游?」今太液池尚有避風臺,即飛燕結裙之處。
例句
向春羅袖薄,誰念舞臺風。
方知漢成帝,虛筑避風臺。
典故傳雁
雁傳書
鴻雁書
上林雁
傳書雁
天涯芳信
鴻雁北來
上林書
書鴻
秋鴻春燕
寄錦書
寄南飛鴻
上林消息
系雁書
雁來音信
云邊翼
斷鴻書
歸鴻書
寄南飛翼
寄雙飛燕
上林鴻雁
傳帛
傳雁足
斷鴻難倩
寄書鴻雁
見雁思鄉(xiāng)信
漫寫羊裙
燕去鴻歸
音書憑過雁
云間一紙書
北海雁書
北雁連書
歸鴻無信
鴻來雁度
裂帛待燕鴻
裂帛附雙燕
南雁傳尺素
南雁惠佳音
難覓征鴻
認上林欲下
上林過雁
上林書絕
上苑傳書
書到雁應還
書歸玉塞
書憑燕翼
書倩秋鴻
書因北雁稀
望飛燕
系邊書
系書翠羽
銜來相思字
鄉(xiāng)書雁少
雁鴻附書
音信絕南鴻
子卿歸信
赤書憑雁
愁懷逐歸鴻
獨雁征書
斷鴻誰倩
飛燕歸信
歸鴻誰寄
過鴻來燕
鴻羽芳信
寄情無雁
寄書雁來時
寄書雁翼
借片鴻
錦書寄飛翼
空回春雁
憑鴻
塞鴻傳書
塞雁音書
詩憑燕翼
書托過鴻
書無過雁
書無去鴻
書系雙飛翼
書雁
朔燕傳書
蘇武逢雁
微辭寄歸雁
吳鴻傳信
系帛
燕翎寄箋
弋雁問消息
相關人物劉徹(漢武帝)
蘇武
《漢書》卷五十四〈李廣蘇建列傳·蘇武〉
初,武與李陵俱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陳鹤再n武,使其妻賜武牛羊數十頭。后陵復至北海上,語武:「區(qū)脫捕得云中生口,言太守以下吏民皆白服,曰上崩?!刮渎勚?,南鄉(xiāng)號哭,歐血,旦夕臨。數月,昭帝即位。數年,匈奴與漢和親。漢求武等,匈奴詭言武死。后漢使復至匈奴,?;菡埰涫卣吲c俱,得夜見漢使,具自陳道。教使者謂單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書,言武等在某澤中。使者大喜,如惠語以讓單于。單于視左右而驚,謝漢使曰:「武等實在?!褂谑抢盍曛镁瀑R武曰:「今足下還歸,揚名于匈奴,功顯于漢室,雖古竹帛所載,丹青所畫,何以過子卿!陵雖駑怯,令漢且貰陵罪,全其老母,使得奮大辱之積志,庶幾乎曹柯之盟,此陵宿昔之所不忘也。收族陵家,為世大戮,陵尚復何顧乎?已矣!令子卿知吾心耳。異域之人,壹別長絕!」陵起舞,歌曰:「徑萬里兮度沙幕,為君將兮奮匈奴。路窮絕兮矢刃摧,士眾滅兮名已隤。老母已死,雖欲報恩將安歸!」陵泣下數行,因與武決。單于召會武官屬,前以降及物故,凡隨武還者九人。
《開元天寶遺事》卷下〈傳書燕〉
長安豪民郭行先,有女子紹蘭,適巨商任宗,為賈于湘中,數年不歸,復音信不達。紹蘭目?堂中有雙燕戲于梁間,蘭長吁而語于燕曰:「我聞燕子自海東來,往復必經由于湘中。我婿離家不歸數歲,蔑有音耗,生死存亡弗可知也,欲憑爾附書授于我婿?!寡杂櫆I下,燕子飛鳴上下,似有所諾。蘭復問曰:「爾若相允,當泊我懷中。」燕遂飛于膝上。蘭遂吟詩一首云:「我婿去重湖,臨窗泣血書。慇勤憑燕翼,寄與薄情夫?!固m遂小書其字,系于足上,燕遂飛鳴而去。任宗時在荊州,忽見一燕飛鳴于廳上,宗訝視之,燕遂泊于肩上,見有一小封書系在足上。宗解而視之,乃妻所寄之詩。宗感而泣下,燕后飛鳴而去。宗次年歸,首出詩示蘭。后文士張說傳其事,而好事者寫之。
簡釋
雁書:喻書信。唐杜甫《秋日荊南送石首薛明詩》:“歲滿歸鳧舄,秋來把雁書?!?/p>
例句
當日蘇武單于問,道是賓鴻解傳信。
家書欲寄雁飛遠,客恨正深秋又來。
對酒不能傷此別,尺書憑雁往來通。
系帛何須雁,金烏日日飛。
宛轉結蠶書,寂寥無雁使。
朔雁傳書絕,湘篁染淚多。
鴻雁向西北,飛書報天涯。
莫惜一雁書,音塵坐胡越。
經時停尺素,望盡云邊翼。
芳草萋萋新燕飛,芷汀南望雁書稀。
因書天末心,系此雙飛翼。
信已憑鴻去,歸唯與燕期。
鴻雁幾時到,江湖秋水多。
天上多鴻雁,池中足鯉魚。相看過半百,不寄一行書。
系書元浪語,愁寂故山薇。
雁盡書難寄,愁多夢不成。
鴻雁飛不到,音塵何由達。
不惜西津交佩解,還羞北海雁書遲。
人情已厭南中苦,鴻雁那從北地來。
不見鄉(xiāng)書傳雁足,唯看新月吐蛾眉。
落雁帶書驚,啼猿映枝轉。
歸牛疑燧落,過雁誤書遲。
雁足應難達,狐蹤浪得疑。
陣去金河冷,書歸玉塞寒。
莫勞雁足傳書信,愿向凌煙閣上看。
典故 平原酒
平原飲
賓客平原
極歡留十日
平原燕浹旬
平原期
平原張宴
相關人物秦昭王
趙勝(平原君)
《史記》卷七十九〈范雎蔡澤列傳·范雎列傳〉~245~
秦昭王聞魏齊在平原君所,欲為范雎必報其仇,乃詳為好書遺平原君曰;「寡人聞君之高義,愿與君為布衣之友,君幸過寡人,寡人愿與君為十日之飲?!?/span>
《新校本漢書》卷五十七下《司馬相如傳》
嘗從上至長楊獵。是時天子方好自擊熊豕,馳逐眾獸,相如因上疏諫。
簡釋
十日歡:指朋友相見而飲酒盡歡。唐李白《尋魯城北范居士失道落蒼耳中見范置酒摘蒼耳作》:“近作十曰歡,遠為千載期。”
典故 嚇鼠
腐鼠嚇
嚇腐鼠
爭腐鼠
嚇飛燕
猜意鹓雛
腐鼠顧
腐鼠志
鹓雛捐鼠
鴟鸮疑
嚇梁園
相關人物莊子
《莊子集釋》卷六下〈外篇·秋水〉~605~
惠子相梁,莊子往見之?;蛑^惠子曰:「莊子來,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國中三日三夜。莊子往見之,曰:「南方有鳥,其名為鹓雛,子知之乎?夫鹓雛發(fā)于南海而飛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于是鴟得腐鼠,鹓雛過之,仰而視之曰:『嚇!』今子欲以子之梁國而嚇我邪?」
例句
忽聞饑烏一噪聚,瞥下云中爭腐鼠。
鴟鳶啄腐疑雛鳳,神鬼欺貧笑伯龍。
焉隨腐鼠欲,負此云霄期。
野田鴟鸮鳥,相妒復相疑。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鴛雛竟未休。
江中淘河嚇飛燕,銜泥卻落羞華屋。
饑不啄腐鼠,渴不飲盜泉。
吾常嚇鴛雛,爾輩安足訕?;仡^語晴鳶,汝食腐鼠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