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為考慮容錯,系統(tǒng)已按“佛 → 髴佛”轉換方式進行查詢。
共174,分12頁顯示  上一頁  1  2  4  5  6  7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金光
學佛
傳燈
法云
法雨
羊車
法堂
毗耶
妙法
法筵
法施
傳法
護法
垂露
超升
《國語辭典》:金光  拼音:jīn guāng
金黃色的光芒?!稘h書。卷二二。禮樂志》:「揚金光,橫泰河?!埂端疂G傳》第一回:「兩只眼迸出金光,張開巨口,吐出舌頭?!?/div>
《漢語大詞典》:學佛(學佛)
(1).學習佛法。謂出家做和尚。 唐 方干 《貽亮上人》詩:“人間學佛知多少,浄盡心花只有師?!?唐 黃滔 《送僧》詩:“纔年七歲便從師,猶説辭家學佛遲?!?五代 徐夤 《山寺寓居》詩:“披緇學佛應無分,鶴氅談空亦不妨。” 宋 李覯 《回明上人詩卷》詩:“學佛有餘力,吟詩過一生?!?br />(2).指信仰或研究佛教。 唐 鄭愚 《潭州大溈山同慶寺·大圓禪師碑銘序》:“知余學佛,求為讚説?!?span id="2b5gbvb" class="book">《新五代史·雜傳·馬胤孫》:“ 胤孫 既學 韓愈 為文,故多斥浮屠之説,及罷歸,乃反學佛,撰《法喜集》、佛國記行於世?!?/div>
《國語辭典》:傳燈(傳燈)  拼音:chuán dēng
佛教以燈象徵智慧,眾生因智慧而解脫,故稱教導佛法為「傳燈」。清。錢謙益 定慧寺詩:「麒麟可即圖,龍像俱傳燈?!购笠嘁娪糜诿耖g宗教的傳法。
《國語辭典》:法云(法雲(yún))  拼音:fǎ yún
以云比喻佛法涵蓋一切。
《國語辭典》:法雨  拼音:fǎ yǔ
1.雨,形容佛陀的教法能滋潤眾生的菩提道業(yè),就像雨能滋潤草木。法雨指佛陀所說的教法。《大方廣佛華嚴經。卷二。世間凈眼品第一之二》:「普雨法雨潤一切,是佛第一上方便?!?br />2.道教指天尊的道法。如:「法雨滂沱,普潤眾生?!?/div>
《國語辭典》:羊車(羊車)  拼音:yáng chē
羊駕的小車?!稌x書。卷三一。后妃傳上。武悼楊皇后傳》:「時帝多內寵,平吳之后復納孫皓宮人數(shù)千,自此掖庭殆將萬人。而并寵者甚眾,帝莫之所適,常乘羊車,恣其所之,至便宴寢?!?/div>
《國語辭典》:法堂  拼音:fǎ táng
1.寺院中集眾說法的場所,是僅次于大殿的主要建筑。法堂的布置,除佛像外,主要是在堂中設法座,供宣講佛法之用。唐。李紳〈憶登棲霞寺峰〉詩:「香印煙火息,法堂鐘磬馀?!埂段饔斡洝返谄呋兀骸溉甑仍诖朔€(wěn)坐法堂,休得亂了禪位?!?br />2.舊稱審案的公堂,即法庭。元。無名氏《盆兒鬼》第四折:「你這老兒,這是法堂上,不是你弄虛頭的去處?!?/div>
《漢語大詞典》:毗耶
亦作“ 毗邪 ”。亦作“毘耶”。
(1).佛教語。梵語的譯音。又譯作“毗耶離”、“毘舍離”、“吠舍離”。古 印度 城名。《維摩經》說, 維摩詰 (意譯 凈名 )居士住 毗耶城 (在今 印度 比哈爾邦 南部)。 釋迦牟尼 于該地說法時, 維摩詰 稱病不去。 釋迦 派 文殊師利 前往問疾。 文殊師利 問 維摩詰 :“何等是菩薩入不二法門?” 維摩詰 默然不對。 文殊師利 嘆曰:“乃至無有文字語言,是真入不二法門”。古代詩文中,多以此佛教傳說故事為杜口不言而深得妙諦的典故。 南朝 齊 王屮《頭陀寺碑文》:“掩室 摩竭 ,用啟息言之津;杜口 毗邪 ,以通得意之路?!?唐 陸龜蒙 《奉酬裘美早春病中書事》詩:“欲入 毘耶 問,無人敵 浄名 ?!?宋 張孝祥 《踏莎行》詞:“故人相見尤堪喜, 山陰 乘興不須回。 毗耶 問疾難為對?!?br />(2).指 維摩詰菩薩 。詩文中常用以比喻精通佛法、善說佛理之人。 唐 賈島 《和孟逸人林下道情》:“陋巷貧無悶, 毗耶 疾未調。” 清 錢謙益 《贈胡泌水》詩:“談天欲杜 毘耶 口,午夜燃燈禮 浄名 ?!?清 姚鼐 《碩士約過舍久俟不至》詩:“巵言聊一放,閉口終 毘耶 。”
(3).指《維摩經》。 宋 王安石 《北窗》詩:“北窗枕上春風暖,謾讀 毗耶 數(shù)卷書。”
《國語辭典》:妙法  拼音:miào fǎ
1.奧妙的佛法。南朝梁。劉孝綽 棲隱寺碑:「自妙法東注,寶化西漸,公卿貴士,賢哲偉人,莫不嚴事招提,歸仰慧覺,欲使法燈永傳,勝因長久?!埂杜f唐書。卷一九一。方伎列傳。神秀》:「昔后魏末,有僧達摩者,本天竺王子,以護國出家,入南海,得禪宗妙法,云自釋迦相傳,有衣缽為記,世相付授。」
2.妙計?!度龂萘x》第一○二回:「自古及今,未聞有『木?!弧毫黢R』之事。不知丞相有何妙法,造此奇物?」《文明小史》第一三回:「也罷!你們幾個暫且在我衙門里等一會兒,我此刻去見兩司,大家商議一個妙法。」
《國語辭典》:法筵  拼音:fǎ yán
1.講說佛法的聚會。《文選??兹?。北山移文》:「道帙長殯,法筵久埋?!埂侗饼R書。卷二十四。杜弼傳》:「魏帝集名僧于顯陽殿講說佛理,弼與吏部尚書楊愔、中書令邢邵,秘書監(jiān)魏收等并侍法筵?!?br />2.道教稱天尊說法時,供諸天仙眾,集坐聽法的筵席。
《國語辭典》:法施  拼音:fǎ shī
解說佛法,使聽聞者獲益?!洞髮毞e經。卷十三。密跡金剛力士會第三之六》:「加用法施,救濟危厄?!?/div>
《國語辭典》:傳法(傳法)  拼音:chuán fǎ
佛教用語。教授佛法?!段鍩魰?。卷一。六祖彌遮迦尊者》:「六祖彌遮迦尊者,中印度人也。既傳法已,游化至北天竺國,見雉堞之上有金色祥云。」
《國語辭典》:護法(護法)  拼音:hù fǎ
1.佛家指護持佛法的人。
2.隨侍于佛教或道教主神旁邊的人,負有守衛(wèi)的責任?!段饔斡洝返谝涣兀骸副娙算?,才認得三藏是種神僧,行者是尊護法?!?br />3.擁護國法。如:「護法之役」。
4.保護?!抖古镩e話。第六則》:「又請了幾個廢棄的鄉(xiāng)宦,假高尚的孝廉,告老打罷的朋友,從邊護法?!?br />5.人名。印度大乘佛教瑜伽行派的大師。約生于六世紀中葉。曾任印度那爛陀寺的住持。其唯識學說繼承陳那大師的傳統(tǒng),但在認識論上則主張有見分、相分、自證分和證自證分,佛教史上稱為「四分家」。著有《廣百論釋》、《成唯識寶生論》等傳世。
《國語辭典》:垂露  拼音:chuí lù
一種美術化的書體。為漢代曹喜所創(chuàng),取草木婀娜垂露之象,筆勢自上而下,若垂而復縮,點綴如輕露,皆出新意。
《國語辭典》:超升  拼音:chāo shēng
1.越等升級。《舊唐書。卷一三八。趙憬傳》:「課績高者,不次超升?!埂段拿餍∈贰返诙寤兀骸讣茸隽伺?,那卻說不得干些伺候主人家的勾當,永遠知識不得開,要想超升,從那里超升得起?」
2.死者靈魂上升天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