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guó)語辭典》:槃礴  拼音:pán bó
舒展兩腿而坐。宋。王安石虎圖〉詩(shī):「想當(dāng)槃礴欲畫時(shí),睥睨眾史如庸奴?!挂沧鳌赴沩纭?、「盤礴」。
《國(guó)語辭典》:盤礴(盤礴)  拼音:pán bó
1.舒展兩腿而坐。宋。秦觀〈田居〉詩(shī)四首之二:「羸老厭煩歊,解衣屢盤礴?!挂沧鳌赴沩纭?、「槃礴」。
2.廣大無邊。宋。王安石靈谷詩(shī)序〉:「至其淑靈和清之氣,盤礴委積于天地之間。」也作「旁薄」。
《漢語大詞典》:磻石
磐石;大石。《后漢書·西南夷傳·莋都》:“高山岐峻,緣崖磻石?!?宋 洪邁 《夷堅(jiān)乙志·嘉陵江邊寺》:“﹝ 王旦 ﹞嘗晚飲霑醉,獨(dú)行江邊,小憩磻石上?!?span id="1q6x7y1" class="book">《敦煌曲子詞·感皇恩》:“磻石永固壽如山。梯航路,相問貢朝天?!?/div>
分類:磐石大石
《國(guó)語辭典》:豐碑(豐碑)  拼音:fēng bēi
1.古人葬時(shí)引棺徐下入壙的工具,以大木做成?!抖Y記。檀弓下》:「公室視豐碑,三家視桓楹?!?br />2.高大的碑石。
《國(guó)語辭典》:石鼓  拼音:shí gǔ
1.鼓形的石塊。北魏。酈道元《水經(jīng)注。鮑丘水注》:「南徑燕山下,懸?guī)r之側(cè)有石鼓,……耆舊言:燕山石鼓鳴,則土有兵?!埂短普Z林。卷五。補(bǔ)遺》:「鄴西鼓山東北有石鼓,俗傳石鼓鳴則兵起?!?br />2.周秦時(shí)的刻石。有十個(gè),形圓,底大似墩,上刻有籀文。
《國(guó)語辭典》:石鼓文  拼音:shí gǔ wén
東周時(shí)秦人刻在鼓形石上的刻石文字。唐朝時(shí)在天興三畤原出土(今陜西省寶雞市),共有十塊,每面環(huán)刻一首四言詩(shī),內(nèi)容多為歌頌田原之美和秦國(guó)國(guó)君的游獵情形。字體介于籀篆之間,其中一石字已磨滅,其馀九石也有殘缺。是中國(guó)現(xiàn)存最早的刻石文字。也稱為「秦刻石」。
《國(guó)語辭典》:巖石  拼音:yán shí
礦物的集合體,可分為火成巖、沉積巖、變質(zhì)巖三種。構(gòu)成地球上巖石圈的主要物質(zhì)。
《國(guó)語辭典》:巖石(巖石)  拼音:yán shí
1.高大的石塊。《史記。卷八。高祖本紀(jì)》:「高祖即自疑,亡匿,隱于芒、碭山澤巖石之閒。」南朝梁。江淹詣建平王上書〉:「其上則隱于簾肆之閒,臥于巖石之下?!?br />2.比喻重臣。宋。曾鞏 與北京韓侍中啟一:「自避遠(yuǎn)于煩機(jī),久淹回于外服,宜從巖石之望,趣正袞衣之歸。」宋。蘇舜欽聞京尹范希文等謫官〉詩(shī):「大議搖巖石,危言犯采旒。」
3.構(gòu)成地殼的礦物。分為火成巖、水成巖、變質(zhì)巖三大類。
《國(guó)語辭典》:盤石(盤石)  拼音:pán shí
大石。《文選。古詩(shī)十九首。明月皎夜光》:「良無盤石固,虛名復(fù)何益?!固啤?a href='PoemIndex.aspx?author=18616' target='_blank'>王維 〈青溪〉詩(shī):「請(qǐng)留盤石上,垂釣將已矣?!挂沧鳌概褪?。
《國(guó)語辭典》:石筍(石筍)  拼音:shí sǔn
1.形狀似筍的巖石。宋。陸游《老學(xué)庵筆記》卷五:「成都石筍,其狀與筍不類,乃累疊數(shù)石成之?!骨?。魏源棧道雜詩(shī)〉七首之五:「今朝地稍平,石筍森森立。」
2.石灰?guī)r洞穴中似筍狀的沉淀物。主要成分為碳酸鈣,由含石灰質(zhì)的滴水從洞穴逐漸下滴于地面,沉淀物逐漸增高而形成。
分類:挺直大石
《漢語大詞典》:小石
量器。對(duì)大石而言。 漢 代小石與大石容量之比為○·六比一。《居延漢簡(jiǎn)》148·15簡(jiǎn):“凡出穀小石十五石為大石九石。”《居延漢簡(jiǎn)》148·41簡(jiǎn):“入糜小石十二石為大石七石二斗。”
《國(guó)語辭典》:云石(雲(yún)石)  拼音:yún shí
一種工業(yè)用石材名稱,大理石的別稱。
《漢語大詞典》:沃焦
(1).亦作“ 沃燋 ”。古代傳說中東海南部的大石山。文選·郭璞〈江賦〉:“出 信陽 而長(zhǎng)邁,淙 大壑 與 沃焦 ?!?李善 注引《玄中記》:“天下之大者,東海之 沃焦 焉,水灌之而不已。 沃焦 ,山名也,在東海南方三萬里。”文選·嵇康〈養(yǎng)生論〉“或益之以畎澮,而泄之以 尾閭 ” 李善 注引 晉 司馬彪 曰:“一名 沃燋 ……在 扶桑 之東,有一石,方圓四萬里,厚四萬里,海水注者無不燋盡,故名 沃燋 。”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xùn)·歸心:“ 沃焦 之石,何氣所然?!?清 鄧旭 《錢塘看潮》詩(shī):“伊昔惟聞東流之水無盡期, 沃焦 澒洞為漏巵。”
(2).古代傳說中的異人。 晉 張華 博物志卷二:“東方有 螗螂 、 沃焦 ?!?/div>
《國(guó)語辭典》:石幢  拼音:shí chuáng
古代祠廟中,刻有經(jīng)文、圖像或題名的大石柱。有座有蓋,狀如塔。唐。岑參〈酬暢當(dāng)嵩山尋麻道士見寄〉詩(shī):「陰洞石幢微有字,古壇松樹半無枝?!固?。陳鴻《東城老父?jìng)鳌罚骸复髿v元年,依資圣寺大德僧運(yùn)平住東市海池,立陁羅尼石幢?!?/div>
《漢語大詞典》:醉石
(1). 廬山 名勝名。相傳為 晉 詩(shī)人 陶淵明 醉后常臥的一塊大石。 宋 陳舜俞 廬山記卷三:“又三里過 栗里源 ,有 陶令 醉石。 陶令 名 潛 ,字 元亮 ,或曰字 淵明 ……所居 栗里 ,兩山間有大石,仰視懸瀑,平廣可坐十餘人。 元亮 自放以酒,故名醉石?!?br />(2). 唐 李德裕 的醒酒石。 李德裕 喝醉了酒,便蹲踞于上,故稱。 宋 蘇軾 《次韻范純父涵星硯月石風(fēng)林屏詩(shī)》:“ 陶泓 不稱 管城 沐,醉石可助 平泉 醒?!?王十朋 集注引《唐馀錄》:“ 李德裕 於 平泉?jiǎng)e墅 ,采天下珍木怪石,為園池之玩。有醒酒石, 德裕 尤所寳惜,醉即踞之。”
《漢語大詞典》:石盤(石盤)
(1).石制盤子。 南朝 梁元帝 金樓子·雜記上:“﹝ 子路 ﹞復(fù)懷石盤,曰:‘夫子知虎在水,而使我取水,是欲殺我也。’乃欲殺夫子。問:‘上士殺人如之何?’曰:‘用筆端?!惺繗⑷巳缰??’曰:‘用語言。’‘下士殺人如之何?’曰:‘用石盤?!?子路 乃棄盤而去?!?br />(2).平整如盤的大石。 唐 鄭損 《泛香亭》詩(shī):“山溜穿云來幾里,石盤和蘚鑿何年?” 宋 葉適 《虎丘》詩(shī):“松梢莫遣風(fēng)雨橫,石盤自添苔蘚澀?!?/div>
《漢語大詞典》:學(xué)學(xué)(學(xué)學(xué))
山多大石貌。學(xué),通“ 礐 ”。釋名·釋山:“山多大石曰礐。礐,學(xué)也,大石之形學(xué)學(xué)然也?!?清 孔尚任 《游石門山記》:“一峪名 茅草 ,大石學(xué)學(xué),小石堯堯,觸人屐齒?!?/div>
《漢語大詞典》:冠石
(1).以三石為足而矗立于地的大石。古人認(rèn)為是將有天子興于民間的一種祥瑞。《漢書·劉向傳》:“物盛必有非常之變先見,為其人微象。 孝昭帝 時(shí),冠石立於 泰山 ,仆柳起於 上林 。而 孝宣帝 即位。” 顏師古 注引 臣瓚 曰:“冠山下有石自立,三石為足,一石在上,故曰冠石也?!?span id="1byvnki" class="book">《三國(guó)志·魏志·公孫度傳》:“時(shí) 襄平延里 社生大石,長(zhǎng)丈餘,下有三小石為之足?;蛑^ 度 曰:‘此 漢宣帝 冠石之祥?!眳㈤?span id="ux66jbt" class="book">《漢書·眭弘傳》。
(2).山名。今名 聰山 ,在 山東省 費(fèi)縣 西北。漢書·地理志上:“ 冠石山 , 治水 所出?!?span id="ybe16a0" class="book">《清史稿·地理志八》:“﹝ 沂州府 費(fèi)縣 ﹞西北: 聰山 , 浚水 出。即《地理志》‘ 南武陽 冠石山 治水 ’。”